挑戰極限 釋放自由靈魂!


利園區一直推動各種文化潮流誕生,創造更多可能性。近年更加入不少滑板、街舞等街頭文化的元素,讓繁華鬧市之中加添一絲活力。
拆解「街頭文化」
從字面上看,所有街頭巷尾衍生出來的東西,都可以稱為「街頭文化」。它結合不同元素,如塗鴉、街舞、滑板等。因為一直站在主流文化的對立面,又以打破框架、超越自我為核心價值,所以形成了「地下文化」、「反叛」等刻板印象。
隨時間推移以及社交媒體的發展,這種反主流文化逐漸成為主流的一部分。它不再僅局限於那些對主流文化感到疲乏和厭倦的人,而是吸引更廣泛的受眾。
滑板,街頭文化的縮影
眾多街頭文化中,滑板是最具代表性的運動。一塊板、四個輪子,擁有著速度、技術與自我挑戰的特點,深深吸引著年輕人。香港也不例外,近年來可見香港出現愈來愈多擁抱滑板文化的舞台,例如利園區希慎廣場的#UrbanPark。此外,滑板於2020年登上了奧運殿堂,成為競賽項目之一。這使滑板文化開始受到關注,更多人開始接觸這項運動,滑板風氣逐漸盛行。
滑板中的自我探索
無論滑板是否屬於奧運項目,有一群人早就把這項運動當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。對於滑板手MaTai和Arrow來說,他們都是受家人影響開始接觸滑板文化。他們也許從來都沒想過,這項運動會為人生帶來轉變。
從滑板中成長


當你真正熱愛一樣東西,總會希望認識更多同路人。滑板手的聚腳點多會是在滑板場或者滑板店,他們會聚在一起,互相探討滑板上的問題。但隨著市面上多了連鎖店,這種畫面就難以再看到。於是MaTai成立了一間小型滑板店,希望提供一個可讓大家互動的地方。「滑板店到現在已經成立兩年,我覺得裡面最大的收穫就是多了機會分享這項運動。」對於利園區所舉辦的「滑板節」,MaTai很高興見到現時有愈來愈多機會,讓滑板手在白沙道一展風彩,他解釋:「永遠在滑板場裡面的話就不容易讓更多人看見,但是如果在一條街的話,是可以讓很多人看到的。」


滑板講求不斷挑戰自我,去完成一個又一個花式動作,過程中,難不免會受傷,但同時亦會令人成長。Arrow多年滑板生涯中,有著不少受傷經歷,卻令他明白到:「滑板會令你身手敏捷、銅皮鐵骨,不過最主要是跌倒要站起來,然後再試,不斷嘗試。」印象最深刻的一次,是24、25歲時腳受傷的經歷,他憶說:「腳傷了哪裡都不可以去,真的好痛苦。」當時受傷帶來不少心理陰影,他大約用了一年半的時間,才真正克服障礙,重新開始踩滑板。
滑板文化的多元交融
在受傷後的康復階段中,Arrow多了空間、時間發掘更多興趣,他開始學習紋身。儘管家人對此不太支持,但他認為「紋身只是在皮膚上面加點顏色,無傷大雅」,因此選擇堅持走向成為紋身師的路。問起他為何會萌生成為紋身師的想法,他認真回想當初:「小時候看電視,很記得陳浩南和謝霆鋒那條龍的紋身,但主要都是受其他滑板手的影響,他們有很多紋身,那時就覺得『好正』、『好型』。」
MaTai認為:「滑板裡面的文化,還包括了音樂、藝術、設計,以及生活的風格。」他從小就非常熱愛音樂,興奮憶述:「小時候看到那些turntables(唱盤機)就已經很想去玩!」在接觸滑板後,他多了一個渠道認識不同類型的音樂。每個滑板品牌都會有自己的影片,那些影片會使用各種不同風格的背景音樂。一旦聽到好聽的,他都會將那些音樂收藏起來。從小培養的習慣令 MaTai腦海中有著超巨大的音樂庫,也引發了他對DJ行業的興趣,現在也成為了一名DJ。
強勁節奏的音樂可以炒熱氣氛,而當街頭文化活動加入DJ元素,更會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。「滑板活動加入音樂,那個力量是差很遠的。如果一班人很熱血踩滑板的時候,可以播放一點很熱血的音樂;或者在他比賽的時候,有一首他很喜歡的音樂,那麼可能會幫到他發揮得更好,場邊看的人也不會這麼悶。」,MaTai開心說道。
從誤解中突顯街頭文化精神


滑板社群的互助精神
以前,大眾總會對街頭文化存有誤解。MaTai形容他們小時候像是「過街老鼠」,因為踩著滑板,所以被貼上「街童」、「壞孩子」等負面標籤,而這些也源自於圈外人對他們的不了解。
撇除這些標籤,在滑板的這個社群中,滑板手之間都不分彼此,樂意互相幫助。MaTai滿滿感激道:「從我開始踩滑板到現在,有很多人幫我,例如其他滑板手會將自己收到的滑板,以及鞋送給我使用,讓我可以繼續踩下去。」
除了互相幫助,當遇到技術高超的滑板手時,大家亦會願意互相切磋。Arrow說:「以前比賽遇見一個跳得最高的世界破紀錄保持者,比賽完結後我就向他請教滑板的組裝方式,我現在的滑板的組裝都是因為他的影響,就踩了這麼多年。」
街頭文化的精神
滑板成為比賽項目,令更多人開始接觸這項運動。然而,並非所有街頭文化都能有這樣的改變,DJ就是其中例子。MaTai感慨道:「其實是一些主流電影影射蘭桂坊的酒吧,所以大家都會覺得這區都是充滿慾望和酒精,從而影響對DJ的看法。」真正了解DJ文化的人才知道,它是一種分享音樂的文化,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,甚至為他人帶來歡樂和共鳴。
MaTai認為:「標籤是一定會有,不過始終是他們的看法,我不能改變到別人的看法,唯有做好自己。」Arrow也是十分認同:「你喜歡是你自己的事,不需要理會別人,所以他們標籤就由他們標籤吧。」圈外人會為這種非主流文化貼上標籤,但圈內人卻不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,堅持自己的熱愛和信念,那或者就是街頭文化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