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色,尤其是唇膏,對女生們、美妝界,以至全世界,也別具深層意義。在標致臉容背後,更充滿了一個又一個女性力量的象徵。

追溯最初,化妝是古埃及人的生活日常,不論男女,也愛將雙唇染成紅色,而就在那時已出現了第一個「紅唇 KOL」:埃及豔后 Cleopatra VII,有說她就是靠著一席紅唇征服了凱撒大帝。及至 16世紀,由羅馬支配漫長的「黑暗時代」過去,時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對唇膏非常著迷,銳意「破規」,以胭脂蟲、蛋白、阿拉伯膠,以及無花果汁液等原材,自製女王專屬唇膏。雖然價格昂貴得平民只可遠觀,但已漸漸產生了變化。

 

當中最大影響力的,定必要數到 1912 年美國女性們以「唇膏」為象徵,發動了一場「女性參政權遊行」(Suffrage Parade),其中美妝品牌 Elizabeth Arden 創辦人伊麗莎白雅頓更向 15,000 女性參與者贈送紅色唇膏,並於遊行期間塗上紅嘴,以示其維護女性權益的決心與勇氣。

二戰爆發,令女性必須承擔更多勞動工作,縱使原料短缺,但她們卻會塗上最鮮紅的唇膏來激勵士氣。進入 50 年代,Grace Kelly、Marilyn Monroe、Audrey Hepburn 及 Elizabeth Taylor 等女星引領世界時代潮流,她們大紅色澤的唇色,直成為被熱烈追捧的話題。而剛去世的伊莉莎白女王二世,除了服裝色彩鮮艷外,也是個不折不扣的「紅唇愛好者」,甚至在 1952 年委託 Clarins,度身訂造一款以其蘇格蘭家鄉來命名的 The Balmoral 唇膏,來搭配她長袍加冕。

 

紅色唇膏所代表的,不僅僅是美妝外表,它更是女性爭取平等權益的力量象徵。引用 Coco Chanel 一句經典名言:「If you’re sad, add more lipstick and attack.」就在今年聖誕節及新年派對,擦上一口最艷麗,屬於 2023 年,屬於自己的一抹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