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昨天的孩子》 五月天瑪莎從音樂認識自己


「聽音樂最好玩的是,很多時候你在那個年紀好像聽懂一些東西,但其實不是很明白,過幾年再回頭聽,就會恍然大悟。」
亞洲天團「五月天」的音樂,承載著很多人的回憶,陪伴樂迷經歷歲月的洗禮。樂團的貝斯手「瑪莎」於2022年底推出了首本音樂自傳式文集《昨天的孩子》,化身音樂說書人,毫無保留地帶讀者走進他的記憶深處,細探從音樂中領悟到的道理和對生命的影響。




貝斯中的領悟
瑪莎分享讀書時期,當時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電吉他,而他則作了個改變一生的決定,選擇了貝斯。而他並沒想過,音樂會成為自己此生的志業。他知道在一個樂團中,貝斯未必是很起眼的存在,卻是支撐整首歌律動感覺的關鍵,而這很亦與自己的性格和心態定位不謀而合。
瑪莎作曲論
相較其他成員,瑪莎是五月天裏寫曲量比較少又慢,因為對於「甚麼是好聽的旋律」這件事想得比別人久。他開始學會以貝斯手的方式作思考,除了練好基本技巧,亦要抱有「不能只聽自己,必須聆聽所有人在做甚麼」的心態,方可在製作歌曲上獲得最全面的視野,依著對美學經驗與判斷,讓一首作品變得更好聽。




成長的啟蒙
瑪莎和幾位成員本來就是同學,從社團玩音樂、成為貝斯手,再組成五月天,不論作為製作人、作曲家、填詞人、樂手還是聽眾,今天的他是怎樣的人,或內在的思維邏輯,都是跟喜歡的作品有關。當然小時候的他無法聽懂所有歌,但這偏偏讓他為了明白其意,把歌詞從意境到背後的製作團隊都倒背如流,到長大才後知後覺其中含義。從男孩到成為男人,小至談感情,大至對世界的觀感、看事情的角度,驀然回首歌詞、書本、電影、音樂,都是他的啟蒙,讓他踏上一趟不思議的成長歷程。
音樂創作上其實沒有規則,只關係到每個人的審美喜好和人生經驗。而這本書中,由瑪莎搖滾樂的青春啟蒙、華語樂團的繁茂時代到流行音樂市場的發展變遷,讀者都可隨文字的節奏,拾起他完整的記憶樂章,感受他生命中與音樂互動的時刻。

